对越反击战:死守66天,扣林山之战,比敌人更恐怖森林狼全员复苏,卡特顶住克劳德火力一路向前的是“猫耳洞”
我是棠棣,一枚历史爱好者。欢迎大家【关注】我,一起谈古论今,纵论天下大势。君子一世,为学、交友而已!
扣林山地处云南文山州与越南河江边界,1979年自卫反击作战后被越军占领。扣林山的主峰为1705.2高地,地势十分险要。
山顶坡峭路窄,蒿草覆盖;山下沟谷纵横,荆棘丛生。越军在主峰和相连结的8个山头上,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工事和明碉暗堡,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地雷,在路隘、山头布下层层火力点,形成了明暗结合、上下相通、内外相连、正侧交叉的严密火力配系。
各种火器的发射工事就多达五百多个,工事内配置了较强的直射、曲射火器。阵地前沿设立的观察所,严密地监视着阵地前沿和要道。
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,越军以扣林山主峰为依托,不断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,经常向我边境开枪开炮,伤害无辜群众。
1、隐蔽接敌
1980年10月15日,我军收复罗家坪大山后,越军声称要夺回被中国占领的土地。
1980年12月19日,昆明军区决定拔除扣林山这一越军据点。1981年1月27日,昆明军区下达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,决定由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担任主攻任务。
根据敌情和任务,为确保主攻团按时完成作战任务,第14军42师(师长王润成,主攻126团团长姚双龙后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)决心加强125团1个营,42师炮兵团2个122榴弹炮营,2个107火箭炮连,1个85加农炮连,在边防15团的配合下,攻歼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。
作战计划经昆明军区审查后,决定再增加8个步兵连,1个大口径火炮连。边防第10团炮兵营编入第126团炮群,归该团指挥。要求126团攻克据点后转入防御,坚守1个月后,再由边防部队接替防御。
5月1日,步兵第126团,125团1营和3营7、9连,第42师炮兵团,分别从蒙自地区出发,向作战地区开进。
为迷惑越军,边防部队出动6个巡逻分队,2个伏击组,5个二线机动连,3个一线连以拉练、战术演习形式展开运动,掩护作战部队开进。
5月5日,第42师第一梯队到达猛洞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,开设指挥所,封锁边境。
1981年5月6日晚8时30分,步兵第126团1营兵分3路,借夜暗掩护,秘密地向1705.2高地前沿开进。这天晚上,天黑得不见五指,战士们只有手拉手地在密林中摸索前进。
为了不暴露我方意图,实现战斗的突然性,每个干部战士都在严格的执行着上级规定的战场纪律,不发出响击,不发出光亮,不脱离队伍。
许多战士摔倒了,一声不吭,爬起来又继续前进。有的滚下十几米的深沟里,摔伤胳膊扭伤脚,不哼不叫,咬紧牙关,爬出深沟,一跌一拐地艰难行走,跟上部队。经过连续8个小时的夜行军,主攻、助攻、穿插各路分队都按上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,分别到达1705.2高地的冲击出发位置,并在越军鼻子底下潜伏了两个多小时。
越军观察所在当天的值班日记上写道:“未发现情况,一切正常”。
2、未能奏效的突击
1981年5月7日6时30分,战斗打响了。我炮群以准确猛烈的火力向主峰敌阵地实施轰击。这时,担任主攻任务的1营“钢刀一连”,在连长刘宪的带领下,利用炮击效果,首先夺占14号高地,接着像一把钢刀,直插14号与15号高地之间的无名高地。
担任穿插分割的3连和8连,在副营长邓登成的带领下,以迅猛的动作,先夺占33号和1461高地,剪断敌连部电缆线,切断主峰之敌的退路,然后分别向1442高地和27、28号高地展开。
担任正面助攻的2连,在副教导员姜家聪和连长曹治富的带领下,利用炮火压制的有利时机,带领部队向20号高地节节推进。
炮火刚停,他们就组织了连续爆破,开辟雷区通道,并分兵4路向主峰发起攻击。
战斗的迅速突然,使敌人慌了手脚,越军还在睡梦中,来不及穿衣服,有的只穿着一条裤衩,就仓皇上阵了。
但是,越军313师的部队毕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。他们凭着有利地形和坚固的工事,组织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,妄图阻止1营的迅猛进攻。在15号高地和无名高地上,由于敌火力太猛,地幅狭窄,兵力难以展开,主攻1连组织了三次攻击都未奏效。
1排长罗志祥带领3班虽插入16号高地右翼,堵住敌人退路,钳制敌火力,但与部队失去联系,而且有3个同志受伤。
就在部队进攻受阻的关键时刻,营指挥所立即命令1连:
“森林狼全员复苏,卡特顶住克劳德火力一路向前你们要发扬钢刀的精神,无论敌阵地多么坚固,也要坚决把它戳穿!”
连长刘宪、指导员李立忠在步话机里坚定地向营首长表示:
“请营党委放心!敌人就是一块铁,我们也要把它砍得稀巴烂。”
3、势如猛虎的1连
接着,1连调整了部署,组织了重机枪高架、无后坐力炮肩射、喷火器抵近喷火、爆破筒连续爆破,摧毁了敌人的许多火力点。炮排长穆晓云一口气投完了指导员特地为他集中的60多枚手榴弹,压住了敌人火力。爆破组又用直列装药的竹制爆破筒,在雷区炸开了一条口子。
紧接着,担任主攻的2排干部战士乘势勇猛地冲上了无名高地,歼灭了高地上的敌人,并向15号高地西侧的两个山头冲去。
担任助攻的2连在向主峰发起猛烈攻击的时候,也受到了敌火力的阻击。这里的坡度有60多度,如不迅速突破战壕前沿,要攻下主峰将更加困难,付出代价将增大。
在紧要关头,带领主攻1排的副连长王光俊,果断地从通信兵手中夺过冲锋枪,边指挥全排突击,边在前面扫射,用火力压制敌人。当他们冲到离敌前沿60来米处,越军投出的一排排美式钢珠手榴弹,有的落在王光俊身边爆炸。
他的胸部、面部被炸而负伤,但是王光俊坚定地提着枪,指挥1排继续向前攻击。距离敌前沿只有20来米了,越军又打来一排子弹,王光俊左肩再次中弹负伤,倒在地上,战士们把他背下去。
由于伤势过重,最后光荣牺牲。1排长张全义立即挺身而出代理副连长,继续指挥战士进攻。
这时,新战士吴应刚已冲到离敌堑壕两米处,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臂。吴应刚眼见越军如此疯狂顽抗,副连长又牺牲了,气得牙齿咬得格格响,迅速跃入堑壕。他迅速从草丛里向暗堡匍匐过去,把炸药包塞进敌人的暗堡。炸药包没有爆炸,又被敌人拔掉导火索,从暗堡里扔了出来。
吴应刚重新安上导火索,第二次把炸药包推送进去,又被敌人拔掉导火索扔出来,如此反复三次。吴应刚终于明白:导火线过长。他把导火索截短一大段,第四次把炸药包再投进去。就在敌人还想把炸药包推出的瞬间,“轰”地一声爆炸了,暗堡立即被炸得粉碎。
吴应刚又连续爆破了5个火力点,为全连打开了冲锋的道路。副班长卓国模在离敌前沿10米处,左胸被手榴弹片打中,鲜血直流。但他仍端着冲锋枪跃入战壕,封住敌人的另一个通道,掩护战友突破敌前沿。
炊事班长何开道接连火线抢救了5个战友后,当他第6次冲上阵地时,突然发现附近有个复活了的火力点,从背后扫射前进的战友。他捡了一支越军丢弃的爆破筒,朝敌人火力点隐蔽前进,在距敌五六米的地方被暗堡里的越军发现,向他猛烈扫射。
何开道顺着土坎一滚,再也不动了。敌人以为他被打死了,转过火力向我前进的部队射击。其实,何开道并没有被敌人打着,趁敌人火力转移的时间,紧握着爆破筒猛扑上去,插入敌火力点。
只听得一声“轰隆”巨响,把敌人全部送上了天。
4、一鼓作气拿下阵地
2连的指战员冒着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,仅用36分钟就攻上主峰,占领表面阵地。
担任穿插分割的3连和8连,听到攻下主峰的消息,顿时士气大振。
3连1排长谭显俞带领全排直逼1442高地敌前沿,他头部受伤,鲜血直流,仍端着冲锋枪冲入敌阵,毙敌两名。接着又一鼓作气,冲上制高点,当占领敌阵地后他才昏倒在地上。
3连战士段有明在1442高地冲击时,想到他哥哥段有明在自卫还击战中在这里光荣牺牲,顿时激起了为哥哥报仇,向越寇讨还血债的满腔怒火。他不顾一切,第一个跃入堑壕,毙敌两名,这时一发子弹打中了他的胸部。
在生命垂危时刻,段有明还对战友们说:“要多杀敌人,向敌人讨还血债!”说完就光荣牺牲。
在谭显俞和段有明的英雄事迹鼓舞下,3连指战员攻得猛,打得狠,迅速占领了1442高地和69号高地,拔掉了主峰侧后的钉子,站稳了脚跟,巩固了防御,打退了敌数次突围,死死把敌人围住。
8连加快了向主峰侧后28号、30号高地的进攻速度。连长邵维贵直接带领5班战士攻上30号高地,全歼守后,又带领4班战士配合1连攻击16号高地之敌。担任主攻的1连,看见主峰升起红色信号弹,立即调整力量,加快攻击速度,不给敌人以喘气之机。
在对越还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的2排长肖登贵,带领全排连克3个无名高地,当向16号高地攻击时,他胸部不幸中弹,鲜血直往外流。但肖登贵忍着巨痛,以坚强的毅力,站着向敌射击,歼灭两名敌人后,他才倒了下去。
这时,肖登贵使出最后一点气力,在指挥机里向连长报告:
“我没有完成任务,请4班长代理我指挥战斗!”
因流血过多,肖登贵光荣牺牲。4班长邓德富这时面部已伤,但他全然不顾,接过排长的指挥机指挥全排继续战斗。
这时,营指挥所号召各连:
“痛歼敌人,讨还血债,为牺牲烈士报仇!”
在各个阵上,“为烈士报仇,向敌人讨还血债!”的喊声震憾着扣林山主峰,动摇着敌人的整个防线。
10时35分,1营占领了1705.2高地上越军的全部表面阵地。但残存的敌人像“地老鼠”一样,钻进了地下工事,东一枪西一枪,妄图负隅顽抗。
5、清剿残敌
各连根据营指挥所的命令,采取分片包干,先围后歼,逐步清剿的办法,围、堵、打、炸歼灭残敌。
2连占领主峰阵地后,5班副班长李泽龙和战士余仁华发现一个大暗堡里有“地老鼠”,就围住进行政治攻势,高喊“诺松空叶(越语:缴枪不杀!)”。
但是“地老鼠”的回答却是一阵阵枪声。李泽龙愤怒地冲了上去,两次爆炸都未奏效。余仁华看到副班长已负伤,就自告奋勇地冲了上去,把导火索剪至4厘米,点燃后塞进暗堡。暗堡里的敌人妄图把炸药包推出,余仁华就用肩死死地顶住,在爆炸的一瞬间,他猛推一下就侧身翻滚,结果只炸死一个敌人。
余仁华决心炸掉这个暗堡,连续进行了6次爆破,终于炸毁了这个坚固的越军指挥所。
打扫战场时战士们发现,这个暗堡原来是越军的连部,9具尸体中有两名尉官。有具军官模样的尸体,伸出的手里还拿着三百盾越币,象是要交给倒在他前面的那个士兵模样的人,不知道是想叫他拿钱逃跑呢?
还是想买他的命,叫他带头冲出去?但是,最终还是都落得个毙命的下场。
战至5月7日15时,1营歼灭越军第313师14团9营9连、11连大部,毙敌170名,其中尉官3名。缴各种火炮6门,各种枪支52支,电台2部,炮弹1300余发。此战我部队伤119人,亡42人。
6、纹丝不动的坚守
5月13日,昆明军区命令第42师以部分兵力继续攻占1574.7高地。5月22日7时40分,步兵第126团配属第125团3营,对1574.7高地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,战至12时20分,全歼越军第313师14团9营10连,毙连长以下91名,缴各种武器40件,电台1部。我作战部队伤73人,亡18人。
5月24日,越军以班、排规模的兵力对1574.7高地袭击11次,均被击退。
步兵第126团7连实施阵前出击,毙越军25名,伤2名。第7连伤亡各1人自5月7日6时30分战斗打响至24日战斗,42师及其配属作战部队步兵、炮兵,共毙、伤越军430名,其中击毙251名。作战部队共伤亡276人,其中亡64人。
我军攻占扣林山后,越军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。越军副总长冯世才亲自来到前线督战,叫嚷:“谁丢掉阵地谁给我夺回来!”
越军313师则动员部队:“要洗刷耻辱,挽回声誉”,并集结重兵和火炮,企图趁我立足未稳进行反扑。
根据上级指示和当面敌情,1营指挥所命令各连:
“全线转入防御,做好一切战斗准备,坚决粉碎敌人的反扑,烈士和伤员用鲜血换来的阵地决不能在我们手中丢掉一寸!”
全营干部战士还没来得及恢复进攻战斗中的疲劳,多数同志还没吃上一顿饭,就立即投入了紧张而又繁重的防御战斗准备工作。营长刘廷贵到阵地上组织防御,调整部署,检查落实。教导员张仁昌一面做坚守阵地的宣传鼓动工作,一面组织安置好伤员和烈士。
副营长邓登成带领3连在第一线防守,严密监视敌动向。为使部队吃上热饭,副教导员姜家聪带领炊事班冒着敌炮火的袭击,挑水做饭,送上阵地。战士们不顾劳累,忍着饥饿,在阵地上挖防炮洞,恢复和加修防御工事。扣林山的枪击并未停止,战斗还在继续。
狡猾的越军使出了全身解数,先是三五成群,利用夜暗,摸上阵地进行大规模反扑,妄图再次占领扣林山制高点。
在60多个昼夜里,越军向1营阵地发射的大小炮弹有8000多发,向1营发起的大小偷袭和反扑有40多次。
但是,不论越军的炮弹多么猛烈,丝毫也动摇不了1营指战员坚守阵地的决心;不论越军的反扑多么猖狂,都被我英雄的战士所击退,并大量杀伤敌人。
6月11日,越军从特工824团调了5名尉官、10名上士、50名下士组成了敢死队,配合一个营的兵力,向我1营坚守的30号高地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越军首先向100多平方米的阵地上发射了200多发炮弹,坚守在30号高地上的9名战士,平均每人头上就落了20多发。接着,就是越军敢死队的轮番进攻。面对猖狂反扑的越军,7班9勇士毫不畏惧。他们在班长韦力仁的带领下,与10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,拼死搏斗。
在我炮火的支援下,9勇士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强攻,毙敌40多名。班长韦力仁、副班长韦国吕等4名勇士壮烈牺牲,何如坤、祝云华、李忠才等5名战士身负重伤,但30号高地仍然在我英雄战士手中。
7、比敌人更恐怖的自然环境
守卫在扣林山的英雄战士,不仅要和越军战斗,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。
在1705.2高地上,指战员每天只能吃上一餐饭。而这餐饭,还是在山下做好后派人背上山的。指战员要喝上一壶水,还得冒着踏响地雷的危险,往返一个多小时,从几里外的山沟里用水袋背上阵地。
在高地上,“猫耳洞”就是战士们的栖身之地。这里的气候,是典型的热带山岳丛林气候。
白天,烈日当空,晒得战士们犹如蹲在蒸笼里;夜间,寒风刺骨,冻得战士们上下牙打颤;雨天,积水灌进“猫耳洞”里,把战士们赶到雨地里过夜。频繁的紧张战斗,极度消瘦、虚弱,有三分之二的同志得了综合疲劳症,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。有的站着站着就昏倒在战壕里,当把他们叫醒后,动员他们到医院治疗。
这些战士却流着泪说:
“阵地上需要人!走了一个人就少了一分力量,我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要坚持战斗下去。”
风吹日晒、时热时寒、潮湿的“猫耳洞”生活,还使得许多战士得了急性关节炎和腰腿疼痛病。有的坐下就站不起来,有的站岗还得拄着拐棍。
营长刘廷贵关节炎急性发作,双膝红肿,不能站立。团营领导多次催促他下阵地治疗,他仍坚守战斗岗位。
十多天后,团里下了命令,他才下阵地。副营长邓登成突然发高烧,多天不能吃饭。他仍然坚守在前沿阵地上,并组织3连打退了敌人的偷袭和反扑。有的同志感冒、拉肚子,有的伤员的伤口发炎、化脓,领导反复动员,他们也不下阵地。
副教导员姜家聪连续拉了几天的肚子,还坚守在2连的阵地上。一些抬到后方医院治疗的伤员,伤还未好,就偷偷地跑回部队。
大家只有一个信念:
“为了祖国的安宁,人民的幸福,就是吃尽千般苦,历尽万般难,也要坚决守住用鲜血和生命夺回来的阵地。”
战士们还共同创作了一首诗:
“天当房,地当床,漫漫云雾是蚊帐,大雨好比勤媳妇,天天为我洗衣裳。这种生活有诗情,不是战士难品尝。”
在坚守扣林山的66个日日夜夜里,1营全体指战员就是凭着这样一个崇高而坚定的信念,粉碎了越军的多次猖狂进攻,战胜了自然环境带来的艰难险阻,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,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战斗任务。
扣林山的基本态势稳定后,7月10日,步兵第126团与边防15团交接扣林地区防务,第14军混合炮营转隶边防15团指挥。18时起,边防15团前进指挥所在猛洞开设,接替指挥。13日,陆军第42师炮兵团、第126团全部撤离猛洞地区归建。至此,扣林地区的防御由边防15团部队负责。
1981年9月21日,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,授予126团1营“扣林山战斗英雄营”称号;3连7班被昆明军区授予“9勇士英雄班”称号。
(正文完)
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【关注】我私聊,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,第一时间回复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